close

  
  (長沙市高新區東方紅鎮群眾工作平臺搭建在了離群眾最近的地方。)
  紅網記者 馮鈞 通訊員 陳仕 長沙報道
  長沙市高新區東方紅鎮和沁園小區的李文斌拆遷後領到了一筆拆遷補償款,並且按照規定,以比較低的價格購買了240平方米的房產。李文斌家裡的日子紅火起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象李文斌一樣的失地農民,在拆遷後開始了全新的生活,由農民向市民開始轉變。
  截至2014年7月,東方紅鎮已經超過一半面積完成拆遷,涉及人口達到7000-8000人。東方紅鎮目前仍有一小半沒有拆遷,拆遷工作仍在進行,同時又有過半的人口開始了角色轉換。鎮黨委書記唐鄂橋說,東方紅鎮的目前正處於過渡期、轉型期,因此做好群眾工作,特別是被拆遷農民的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
   群眾工作站建在群眾中
  
  做好群眾工作,首先要瞭解群眾的需求。為了讓群眾的訴求能及時得到解決或者傳達上來,東方紅鎮將群眾工作的平臺搭在了群眾之中。他們在各個村建立了群眾工作站,並且創造性地以黨小組為平臺設立了群眾工作分站。群眾工作分站由機關幹部和黨員輪流坐班接訪、定期入戶走訪,既延伸了群眾工作的觸角,又能讓黨小組在群眾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華龍村的第五群工分站,就位於一戶農民家裡,附近群眾有什麼事情都可以就近直接找到鎮領導。星羅棋佈於各村的群工分站及時地配合拆遷工作,同時群眾之間的矛盾可以及時化解在基層。
  “我們還建立了五聯制度,聯村、聯項目、聯黨小組、聯困難戶、聯信訪戶。”唐鄂橋說,“這樣一種機制,保證了乾群雙向交流互通渠道的暢通。”
  通過群眾工作平臺,金南村外部附屬工程的質量問題及時反映並得到解決,華龍村村民小組在制定土地費分配方案時由於正確引導村民得以順利進行……關乎群眾利益的大小事基本都能夠及時得到回覆和解決。
  幹部學會說群眾話
  
  群眾工作對於基層幹部,特別是年輕的基層幹部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以前,我們有些幹部跟群眾說不上話。處理問題的時候,‘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群眾工作開展起來難度很大。”唐鄂橋說。
  東方紅鎮要求所有幹部必須經常到群眾安中走訪,與群眾打成一片,學會講群眾話。同時,讓經驗豐富的老幹部帶年輕幹部,採用傳幫帶的方式開展群眾工作。通過一系列措施,不少年輕幹部脫穎而出,處理群眾糾紛與矛盾得心應手起來。
  農民更需要富頭腦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的日子變得好了起來。“東方紅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大道,土房變成了高樓大廈。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也跟著發生了巨大變化。”鎮長吳存奎說。
  不過,這種變化的背後卻是被徵地農民對於角色轉換的不適應,以及政府管理上即將面臨的新課題。
  失地農民該往哪兒去,如何安置管理成為擺在鎮領導面前亟待解決問題。
  “以前,農民都是散居,矛盾相對較少。現在大家都集中在一個小區里,變成鄰裡,這就要求每個人適應全新的生活方式。而鄰裡之間的矛盾也多了起來。”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李念文說,“而且,農民失地後,不少40—50歲的人員由於缺乏技能,就業成了大問題。”
  “勞動也是人的精神需求,被徵地農民失業會導致精神世界空虛,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會乘虛而入,從而引發社會問題,最終傷害農民利益。”唐鄂橋說他們一直千方百計解決農民安置問題。
  今年,他們著力在社區開展了健康的文化活動,組建藍球隊、軍鼓隊,利用原有的農家書屋,豐富剛剛轉型的新市民的生活。同時,他們採用網格管理方式,讓社區的管理沒有死角。下一步,他們打算由社村提供村鎮公共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照顧問題,讓子女們能安心工作。
  “我們一直在全力抓就業。”李念文說。為了讓失地農民儘快掌握技能,高新區開辦了電工班、焊工班等技能培訓班,免費對失地農民進行培訓。
  東方紅鎮黨委還與轄區內各企業黨委建立了聯繫,開展“創業手牽手、幫扶一加一”活動,千方百計為農民找崗位。今年4月24日,東方紅鎮在金南村金南重建地二棟三單元的居民家中舉行了“送崗到家”現場招聘會。此次招聘會共為居民提供了轄區內9家企業的500個崗位,極大地方便了被徵地農民就近找工作。
  2013年,全鎮有320名被徵地農民走上了工作崗位,199名農民參加了各種技術培訓。他們還扶持了38人自主創業,擴充了“創業手牽手、幫扶一加一”對口幫扶企業7家,拓寬了農民就業的渠道。2014年,全鎮力爭完成新增穩定就業人數300人,重點開展訂單式培訓,並將重點獎勵引導並推薦被徵地農民就業的個人、自主創辦第二產業的被徵地農民以及牽頭進行高新區園區企業配套產品加工的個人,鼓勵被徵地農民自主創業。  (原標題:長沙東方紅鎮“富”農民頭腦 千方百計抓安置就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62phrw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