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實習生 王思洋 報道
  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委、市非遺保護中心獲悉,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經公佈,重慶有5個項目新入選。分別是南岸區的廣陽鎮民間故事、石柱玩牛、彭水的苗族民歌、大足寶頂架香廟會、豐都廟會。
  廣陽鎮民間故事屬於民間文學,石柱的玩牛屬於傳統舞蹈,彭水的苗族民歌屬於傳統音樂,大足的寶頂架香廟會和豐都的廟會都屬於民俗。看到這些有趣的、熱鬧的非遺,你醉了麽?
  南岸廣陽民間故事
  “擺龍門陣”成了日常生活習慣
  “廣陽民間故事”是重慶南岸區廣陽鎮廣泛流行傳播的民間傳說和故事的總稱。這裡講民間故事,就像重慶人“擺龍門陣”,是一種日常生活習慣。
  擺什麼?神話歷史生活都有
  從故事內容看,有神話傳說、地方風物故事、歷史人物故事、生活故事、笑話等,種類繁多,其中本土傳說、本土地名來歷等故事尤為突出。比如,神話故事《破鼓救月》、地名故事《廣陽壩的來歷》、江河文化故事《魯仙廟的傳說》等,此外還有大量與抗戰相關的故事。
  廣陽民間故事反映了長江流域的遠古文化,其中尤其是以濮人和巴人為代表的文化;廣陽民間故事還反映了以長江為主的江河交通文化;廣陽民間故事中的抗戰記憶尤為珍貴,抗戰記憶也是一種國家記憶。
  多少故事?發掘出4800餘則
  經過1987年和2009年兩次民間文學普查,廣陽民間故事發掘出講述群體一個,故事人30餘名。目前,有民間故事4800餘則、民間歌謠800首、民間諺語2000多條,灌錄錄音磁帶200盒,還有相當數量的視頻材料。
  延續狀況?很多故事正在消失
  南岸區文化館人士介紹,雖經1987年及2009年兩次普查,但由於人力物力所限,迄今還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普遍收集。在採集過程中,篇幅較長的多未採錄,包括大量的抗戰故事,如果不及時搶救,這一段記憶(包括抗戰記憶)都將隨著一批六七十歲的老人的逐漸離去而消失。
  大足寶頂架香廟會
  全國最別具一格的廟會
  在大足,世界文化遺產寶頂山石窟名滿天下。由它衍生出來的寶頂架香廟會(簡稱寶頂香會)也不同凡響,在全國各地廟會中別具一格。
  大足區非遺中心負責人介紹,寶頂香會是宗教文化與民俗文化高度結合而綻放的一朵奇葩,是大足石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頂香會始於南宋,興盛於元明,極盛於清代、民國,至今不衰。寶頂香會以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前後四五十天為活動會期(今3~7天),每屆香會香客少則十多萬,多達四五十萬。來自雲、貴、川、陝、湘、鄂、閩、粵等省。
  架香每年有三四百撥。一撥架香,少則上百,多則數千。架香,在引香師引領下,前有流星開道,繼有龍燈、獅子,接著是燈籠、聖駕、九品香燭、十八羅漢、二十八宿等。寶頂香會植根於石窟藝術,與大足石刻相伴相融。  (原標題:我市5項目新入選國家級非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h62phrw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